畏舍离(Vaishali),又译为吠舍离,意为广严,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为释迦牟尼时代著名的大城市。佛陀在39岁左右初次来到畏舍离,日后也经常在此游化讲学。在这座王城近郊,世尊首次接受了女众出家就是自小抚养佛陀长大的姨母摩诃菩提夫人和佛陀的俗家妻子耶殊陀罗等数百人。这在当时不仅打破了种姓制度,也打破了两性界限,是佛教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畏舍离既是佛陀宣示将在3个月后圆寂之地,也是佛陀教授维摩诘经、药师经、楞严经的说法圣地。在佛陀灭度后百年,在此城中,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长老,进行了第二次经典结集(又称七百集结、畏舍离集结),造成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开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时期。占地广阔的畏舍离遗址,目前只挖掘出部分区域,其他仍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畏舍离的主要佛教遗迹有:阿育王石柱,是阿育王为了标志佛陀最后一次说法而竖立的。巍然耸立的石柱,顶端有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石柱奇迹般地躲过了战火的摧残,完整保留至今。还有阿难舍利塔遗迹,以及涅槃后安放舍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