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济州岛,在沿海岸行走时,不时看见有海女在波涛起伏的已带深秋寒意的海水中出没,捕捞着海产品,她们一群特别的人—“济州海女”。由于济州岛耕地面积不到总面积的29%,而且环境也不适合农业耕作,所以这里的人必须靠海生存。济州岛上真正与大海不能分割的是那些从事捕捞作业的妇女们,她们被称作“海女”。济州岛的“海女”,身穿黑色紧身潜水衣,脸带护目镜,脚穿鸭蹼,腰上绑着的绳子连着一个白色的浮漂作为休息时的依靠(作用类似于救生圈),圆形的浮漂上系着一个网状口袋,那是专门放捕捉到的海鲜的,手腕上拴着一个铁铲(钩),深深地吸足一口气纵身海底,用铁铲(钩)沿着峻峭的礁石采集贝类、鲍鱼、海参和海螺等海产品。
对“海女”们来说,大海如同生死之间的一道门槛。“海女”们的生活非常艰辛。因为“海女”们在海里作业时,经常遭遇食人鲨鱼、暴雨和雷击,她们在采贝的过程中发作病痛溺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今继续工作的“海女”们也深受各种职业病的折磨,最显著的就是潜水病(头痛),主要是因为要在水中长时间屏住呼吸。另外鲍鱼身体外边包着很厚的石灰质贝壳,如果不小心铁铲(钩)被鲍鱼的贝壳夹住,“海女”的处境就非常危险,每年都有因此丧生的姐妹。据导游介绍,“海女”从6岁左右随母亲到海边玩耍,9岁左右学习下海捕捞作业,13岁就正式做了“海女”。 “海女”们经常集体行动,你会看到三四个人一齐翻身入水,步调一致,远看倒像是花样游泳表演,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19世纪,由于韩国政府的税收政策重男轻女,渐渐形成男人在家煮饭带孩子,女人则每天外出捞海物赚钱。她们每天在海水里一待就是4小时,潜到海底20多米的深度,憋气两分多钟抓海物,潜水自然成了她们代代相传的本事。随着韩国的出口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各地对海产品的需求猛增,海女的收入成了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海女”每个月只潜水10天,年收入仍超过3万美元。经济地位提高了,海女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彻底推翻了韩国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结构。而今,“海女”们认为,这个行业太辛苦、太危险,不再向下一代接班了。资料显示,1950年济州岛有3万多名海女,到2003年只剩下5650人,其中85%年龄超过50岁,只有两人不到30岁。频临绝迹的“海女”在这个时候,集中捐款建成了韩国海女博物馆,让社会记住她们。社会学家分析,这个特殊的群体绝迹之后,济州岛上重女轻男的风俗也会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