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攻略 - 缅甸攻略游记 - 曼德勒(二)

曼德勒(二)

来源:文昕            浏览次数:

曼德勒 Mandalay

没敢在马哈牟尼寺停留太多时间,赶紧前往下一站马哈根达扬僧院。那里的最大看点是“千人和尚”声势浩大的集体早餐场面。每天早上十点开始排队,十点半开始入餐,去晚了就看不到了。

马哈根达扬僧院“千人和尚庙”
位于曼德勒城区以南约10 公里处、三古都之一阿马拉布拉区域内,乌本桥西面不远处。从马哈牟尼寺坐车过来约20分钟,市中心区搭车过来半小时车程。这是一所小乘佛教僧院,有点像西方的修道院,说白了就是和尚学校,修习佛道的地方。建院时间不长,据说只有50余年历史,但在校修习的僧人达到千人,是缅甸最大的僧院之一。我们在曼德勒停留的时间很短,没有时间多去看僧人们修习佛道及更多的起居生活的场景,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跟那些来自欧美的好奇背包客一样——专看和尚吃饭的。嘻嘻。有人说和尚吃饭有什么好看,关键是吃饭的人多啊,还要排着整齐的打饭队伍,然后,满满地坐进饭厅,一片深红色的僧衣,那场景不是随便能看得到的。

上午不到十点,我们的“狗仔队”到达僧院,大家下车抱着相机进“村”。

这是一个很大的院落,沿着道路走进去,可以望见路两侧有些看上去年代不是很久的两层建筑,因为没有深入进去,所以没有看到有像佛寺中的那种佛塔和佛殿式建筑。


道路的左侧,有个用半人高的围墙圈起的小院落,院落里有个两层木制建筑,建筑里面的厅很大,这里就是僧人们集体进餐的地方。他们每日两餐,上午十点多一餐,下午四点多一餐。

上午十点整,身穿红色僧衣的僧人们准时来到饭厅旁边的道路上排队,等着集体进院吃饭。雁过挡在路中间拍照,姿势扭得有些夸张,不知这对僧人们来说是不是属于“不良诱惑”。怎么就没人出来吼一声“乱棍打出”呢?郁闷。估计是僧院还没有组织起类似少林寺的习武队伍。

头顶上,一株参天的龙爪树,上面的枝杈弯弯曲曲地向四面八方伸展着,很像众多的龙爪。这棵树,既能为路人遮蔽着暴晒的阳光,又能洒一地好看的光影愉悦人的心情,精神物质两相宜,好树啊。


婚纱制作工坊
看完马哈根达扬僧院后,司机还带我们去看了临近的一所手工婚纱制作工坊。

车间内的设备很落后,织纱机大部分是木制的。做出的活应当算是手工的。

这两位织纱小姐妹,黝黑的脸,上面涂着特纳卡。她们一边在不停用手推着梭子织花一边相互细声说着话,脸前方的织机木杆上挂着一串好多颜色的叠纸鹤,张扬着她们未脱的稚气。

透过木制纱机,可以望见这位织纱女工非常认真的工作,头也不抬,脸边的发稍随着纱机上的梭子很洒脱地一下一下摆动着。这样用手工精心做出的婚纱,应当很有收藏价值,就是小贵。


看完手工婚纱制作工坊,司机带我们前往下一站实皆山。曾是缅甸古老的都城。位于伊洛瓦底江北岸,阿瓦古城对岸,曼德勒市西南约21公里处。建于14世纪,曾多次做为缅甸贡榜王朝短暂的王都。

缅甸曼德勒实皆山,山上及周围聚集了500多座佛塔。佛塔之密集可用四个字形容最为贴切:星罗棋布。

当你隔江望向实皆山,一定会为闯入眼帘的连天美景所陶醉所震撼:一道青翠的山岗依江而立,山本不高不大,却聚会了那么多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高低错落的佛塔——那些佛塔,似无数竹笋,在某个春天雨后,齐齐地破土而出,刺破翠绿的山岗。你会疑惑,一座看似普通的小山,是以什么样的神力,聚来了那么多的佛塔?! 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啊。

从国内出发前曾看到某驴友在曼德勒游记中说:实皆山意思不大,不值得一去。但当我看过现场版的实皆后却以为:那里无论是风景还是人文,都真的非常值得一看。实皆山应当是来曼德勒旅行必去的一站。

实皆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大气磅礴”。不是妄自菲薄,那里真的绝不输我们南京的紫金山。南京号称“虎踞龙盘”:虎是紫金山,龙是长江。国人常用大气磅礴来形容南京的地理环境;实皆也是虎踞龙盘,龙是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虎就是实皆山。用虎踞龙盘来形容实皆山,一点也不为过。

“带蕾丝座套”的面包车载着我们过伊洛瓦底江上的阿瓦大桥,过桥不远就是实皆山。

伊洛瓦底江 Irrawaddy River,从实皆山下纵流而过。江面开阔,水流湍急。兰天白云与众多佛塔,如肌肤相亲倒影在一江碧水中。一座阿瓦大桥如长虹横跨大江把实皆与阿瓦两座古城连接在一起。

缅甸有三条大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它们全都源自中国,其中伊洛瓦底江,东源自中国西藏的独龙江,全长两千七百多公里,浩浩荡荡纵贯缅甸全国,被称为缅甸的母亲河。它是缅甸第一大河,全长2714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

不知为什么,当我凭江临风,耳边传来那首马克西姆为电影《远离仰光》而改编的著名乐曲《伊洛瓦底江之水》时,随着那时而婉转缠绵、时而悠扬激荡的乐曲,眼眶中竟有种要湿润的感觉。

松乌蓬那信宝塔 (Soon U Ponya Shin),位于实皆山的最高处,那里可将实皆山及伊洛瓦底江的美景尽收眼底。司机把车摆在山腰一处上山廊道前,我们从那里开始登山。

在半山腰有处佛寺建筑,这是一个长长的半环形廊道式佛,里面供着一长溜三十个左右面孔一样的坐佛。
时值中午,外面暴热,绝对超过40度了,我平生从没有经历过这么高的气温,连照相机的电源旋钮都因暴热膨胀而转不动。佛殿是不能穿鞋进去的,包括院子里,赤脚走在被阳光暴晒过的地面,不夸张的说,真有种要被烫熟的感觉。走路要光脚跳着走,不然的话,真有可能要听到“嗞啦嗞啦”的声音了。还是佛殿里凉快,而且还很通风。

从佛堂外面看,有很多无门的门洞。墙是白色的,门框与屋顶上的横眉用金色勾勒,再配以红色的基座,很漂亮的说。这是我的创意,一个队友一个门洞,探出身来拍个集体照。此时的这群中国小妞像不像寄居蟹,从背负的巨大壳屋中小心翼翼地探首出来。多少有些扰乱神灵,佛祖不要怨我们哦。怨只怨外面的天气太热,只好躲进“壳屋”里。

寺庙中的建筑被装饰的五颜六色,尽显华彩,给人一种喜庆与轻松感,不像我在国内看到的那些藏传佛教寺庙,殿堂外面多是比较单一的主色调——锗红,给人的感觉是庄重与威严,有些沉掂掂的。

大殿中供奉的一尊高大主佛,乳白的体色,斜穿金色袈裟,盘腿跌坐在宝座上,面露微笑,表情温和——小乘佛教供奉的佛大多是这样,表情没有很威严的。这种佛教氛围熏陶下的百姓,自然也微笑多,温和而有礼貌。

凭栏临风,纵目远眺:宽阔的伊洛瓦底江在这里一转身,形成了一片很像五线谱的美丽画面:一条一条横向的河道,如五线谱上的五条线;很多孤树星星点点散在河道中,有如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它们共同谱出了一首华美乐章,名字就叫——《伊洛瓦底江之水》!

贡慕都佛塔 Kaunghmudaw Paya
实皆名塔,位于实皆山西面,建于1636年,斯里兰卡宝塔风格,为了纪念实皆再次成为因瓦王都而建。佛塔有一个巨大的圆顶,高46米,其形状类似乳房,因而又名“乳塔”。据说建筑灵感来自一个王后的完美乳房。
在贡慕都佛塔附近还有缅甸华侨1773年修建的观音寺,寺中碑文上刻着5000多中国玉石商人的名字,他们大多来自云南腾冲的侨乡和顺。从和顺现存的各姓家谱中,还可以核对出碑文中的不少人名。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也曾留宿观音寺,寺中至今留有他的墨迹。

实皆佛塔


缅甸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