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加德满都之巴德岗
D4 2012.9.23 晴 19~30℃
今天是出行第四天,计划从加都泰米尔区移师东郊外的巴德岗,晚上宿巴德岗宾馆(Bhadgaon GH)。
巴德岗位于加都东南方向,距我们出发的泰米尔区约14公里,城里有些塞车,40分钟后我们到达古城西门附近的售票处。
巴德岗的入城票全价1100卢比,时价约合79元人民币,不算便宜,已经比我上次来涨了不少,但这里凭中国护照仍能享受“南亚同盟”的同等待遇每人100卢比。巴德岗是加都三古城中对中国人收费最友善的一个地方。让售票处的工作人员在你的门票上登记上护照号可以7天有效。
巴德岗宾馆(Bhadgaog GH)
这是旅行社为我们在巴德岗预订的两天的住处。第一晚住在主楼,位于陶马迪广场西南角。位置不错,出门左转20米就是陶马迪广场,步行5分钟可至杜巴广场。但房屋有点小,对面有个印度庙,晚上敲钟声不断,太吵,为此,经与旅行社交涉后于第二晚搬到广场北面的副楼去了。因为是旅行社帮助订的宾馆,所以不知道这家房费的确切标准,综合房间条件,我觉得15~20美元比较靠谱,副楼条件要更好些,值20~30美元。
Bhadgaon(巴德岗),本名Bhaktapur (巴克塔普尔)
巴德岗海拔约1400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加德满都谷地内的第三大主要城市。它建于公元889年阿南达•马拉(Raja Ananda Malla)时代,东边的塔丘帕街旧城广场(Tachupal Tole)周围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12世纪前已发展成为尼泊尔商业重镇;从14世纪到16世纪成为加都谷地中三个马拉王国的王都中最强大的一个,中心也从西部转移到了杜巴广场地区。这里的马拉王宫有长达500年的历史,包括极具艺术特色的宫殿、庭院、寺庙、雕像等,被誉为“中世纪尼泊尔艺术的精华和宝库”,有“露天博物院”之称。城内多数主要建筑都建于亚克西亚•马拉(Yaksha Malla,1428~1482年在位)和17世纪末布彭德拉•马拉(Bhupatindra Malla)统治时期,前者修建了帕斯帕提纳神庙和Dattatreya寺。在全盛时期,这里曾经有172座神庙和寺院,77个水槽,172座朝圣者休息所和152口水井。1768年普利维特•纳拉扬•沙阿攻克巴德岗,从此昔日的国都变成了一座集镇。尽管1934年的大地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但巴德岗仍然是世界尼瓦尔(纽瓦丽)艺术和建筑技术顶尖技艺的实体。如今看到的老王宫尽现当年马拉王朝建筑艺术的辉煌。
巴德岗景点集中在皇宫广场(杜巴广场)(Durbar)、陶马迪旧城广场(Taumadhi Tole)和塔丘帕街旧城广场(Tachupal Tole)等地。多少年来,这座城市依然保持着贸易自由和传统的特色风貌。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将众多寺庙、庭院和皇宫广场连接起来,小巷中散布着神殿、水井和水槽。我们将有两天的时间好好欣赏这座艺术品一样的古城及它的绝代风貌。到住处放下行李稍事休息后,开始了我们第一天在的巴德岗的游览。
陶马迪广场(Taumadhi Tole)
出门就是陶马迪广场,自然要先转它了。上图为从我们在宾馆楼顶看到的陶马迪广场全貌。左前方那座五重顶的是整个尼泊尔最高的塔庙——“尼亚塔波拉神庙”;右侧那座三重顶建筑是拜拉瓦那特神庙(Bhairavnath Temple);在拜拉瓦那特神庙南面、我们所住宾馆的斜对面有座两层的那拉扬神庙(Til Mahadev Narayan Temple);在广场的西南角(上图下方中央)有座两层餐厅——那塔波拉(Cafe Nyatapola);顺着陶马迪广场东北角的道路出去一直往东偏北方向五六百米,就是塔丘帕广场,著名的孔雀窗也在那附近;而顺着陶马迪广场西北侧的道路往西不远就是老王宫及杜巴广场;我们第一天住的巴德岗宾馆主楼位于陶马迪广场西南角,顺着宾馆门口的道路再往南就是陶工广场;而第二天住的巴德岗宾馆副楼位于陶马迪广场东北角,去往塔丘帕广场道路的出口左侧。
刚踏出宾馆,就听到广场那边传来一声喧嚣声,一支花花绿绿的队伍抬着女神像打着标语横幅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热闹闹地走了过来。让到路边观看,这支队伍除了打头几个敲锣打鼓的老头外,其余全是中老年妇女。队伍中有几位微胖族表情特别丰富边扭边唱,看得我在一边直乐。弄这么热闹,不知啥节目。
游行队伍闪走,我们分散开,鬼子进村般端着相机悄悄潜入陶马迪广场,各寻各的目标。广场上最显眼的标志性建筑就“尼亚塔波拉神庙”,我们直奔主题。
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 Temple)
又称“五层塔”。尼亚塔波拉就是五层的意思。传统的Newari(纽瓦丽)印度教塔庙建筑。尼泊尔最高的寺庙,著名古迹,也是尼泊尔旅游标志之一。始建于1702年布彭德拉•马拉(Bhupatindra Malla)国王统治时期,布彭德拉•马拉国王认为湿婆(Shiva)神像的样子十分恐怖,便想改变一下他的形象,有人建议说如果把密宗女神奉为神明并确定其神位就能使湿婆变得温和安详,于是布彭德拉•马拉国王亲自奠基修建了这座神庙。尼亚塔波拉供奉的是印度教的密宗女神希迪拉克希米(Siddhi Lakshmi)又称“吉祥天女”。她是毗湿奴的妻子,主管财富。
五级台座上分别有五对人与兽的巨大石雕。自下而上依次有:金刚力士加亚•马拉和帕塔•马拉、一对大象、一对狮子、“辛格希尼”、“巴希尼”女神。据说每一层的神物都比下一层力气大10倍。
登上最高层,可以俯瞰整个广场,极目远眺,喜马拉雅雪峰赫然入目。
在高高的五级台座上伫立着高30米的五层塔身。这座砖木结构的塔庙,其设计与建设都如此坚固,以至于1934年的加都大地震只引起较小损害。巍巍高塔,大气、伟岸,仰视它,感觉那霸气与神力直逼苍穹,非常震撼。
塔身每层都有四方形塔檐向外伸展,吉祥天女108个风格迥异的模样被雕刻在了屋檐下的檐柱上,色彩斑斓华丽丽地支撑着庞大的大屋顶。这108个不同形象的彩色木雕,反映着这位女神丰富多彩的传奇故事。
拜拉瓦那特神庙(Bhairavnath Temple)
位于尼亚塔波拉神庙东南侧。最早建于17世纪初,初建时是一座单层寺庙,1717年当时的马拉国王(Bhupatindra Malla)将其改建为两层寺庙,1934年大地震之后修复寺庙时将其增至三层。
那拉扬神庙(Til Mahadev Narayan Temple)
位于拜拉瓦那特神庙南面,我们住的巴德岗宾馆斜对面。别看这座两层寺庙在陶马迪广场的建筑中显得貌不惊人,但有资料表明从1080年起它便在宗教仪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里面供奉着毗湿奴的化身那拉扬。寺庙不大,香火很盛。整夜钟声不断,搅得我们难以安眠。
那塔波拉餐厅(Cafe Nyatapola)
位于陶马迪广场中间略偏西南位置。以前也是一座佛寺,1977年改为餐馆。几百年的古建筑用来当餐馆,说明这里的古建筑多到了可以不被溺爱的程度。
站在陶马迪广场上望向那塔波拉餐厅二层的回廊,想起2007年初来加都那次,我跟帅哥楼、辣妹黄曾高坐在那里的茶座里,一边喝茶乘凉歇息一边端着相机捕捉下面流动着的花花绿绿的各色人等。五年前的加都女性,其服饰与色彩跟这次看到的要个性鲜明很多,特别是纱丽的鲜艳色彩,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这次再来这里,感觉那种视觉色彩淡去了很多。不知这算是一种社会进步还是退步。
杜巴广场(Durbar)
看完陶马迪广场,我们顺着往西北方向的步道没走多远就进入了杜巴广场。杜巴广场就是老王宫广场。在加德满都有三个同时代的杜巴广场:加都杜巴、帕坦杜巴与巴德岗杜巴,也就是说在加都谷地曾经同时有三个王宫广场,意味着当时有三个分立的“国王”,其实他们是马拉王朝第六代国王的三个儿子,由于他们的父亲没有指定王位继承人,结果这三个儿子各据一方,自立为王,相互攀比斥巨资修建了各自的王宫广场,并为夺取西藏商路的控制权相互征战。坏事变好事,这才使我们有幸能在加都谷地一睹三个王宫广场的风采。
因为我们是从杜巴广场后面由东往西倒着走的(正走应当是从西面的白色城门进入往东走),所以只能引着各位看客随着我们的脚步与眼睛倒常规方向游看杜巴广场。
55扇窗宫
55扇窗宫位于巴德岗马拉王宫的西南角,始建于1427年至,完工于1754年,是一座四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兴建这座宫殿的目的是要压过加都杜巴王宫的华丽。
尼泊尔木雕花窗艺术之“舰首”,如此匠心独具的设计布局,纷繁复杂的结构,近乎完美的图案,精巧细腻的雕琢,造就了巅峰般的建筑艺术效果与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仰望头顶上方高悬的漂亮花窗,你不能不被几百年前那些尼泊尔工匠的超凡技艺所折服。
55扇窗宫的木雕门楣,中心人物雕像是毗湿奴神。在一块两米多长一米多高的半圆形木板上雕刻出那么多密密麻麻的人物、动物、花饰,且雕工是如此的细腻精湛,让人过目难忘,赞叹不已。
步入金门后经过的第一处小景。这是老皇宫建筑的一个侧门,木门上如外面的花窗一样雕满漂亮而又精致的花饰。木门两侧有两座比真人略大一号的石雕宫女。宫女手上托着烛台。一位尼泊尔老者戴着典型的尼式小花帽闲坐在门前的石阶上,静静地望向你。据说坐在这个台阶上的老者(有时是一位老妇)是乞求施舍的。
塔莱珠宫院
顺着老王宫的巷道继续往里面走不远,就来到塔莱珠宫院的门口。塔莱珠宫院是老王宫的一部分,里面的很多建筑在1934年那场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很多年来一直在修复,但进展极为缓慢。塔莱珠宫院不对游客开放,门口有一个不知是军人还是保安的把着,站在那唬人玩。里面还有一座印度教寺庙,但不对非教徒开放。
王宫水池
从金门进来走到头向右转一下,有个小院落,院落里面有个水池,不知是不是国王或是宫女后妃什么的游泳池子,亦未可知。目测上去,这个池子大约10米见方,里面的水不多。这种水池在巴德岗城里有很多座,但这一座有其特别之处:水池中有两具直立相对的眼镜蛇(印度教称之为“那迦”和一个龙嘴吐山羊的铜雕像,都特别精致。前者是单纯的装饰物,很有王道霸气;后者是水池中的出水口。
马拉国王神柱(King Bhupatindra Malla's Column)
端坐在高台上的马拉国王,在一个台灯模样的华盖下,双手合十面对他的王宫,就这样岁岁年年风风雨雨的坐下去,甘做如今老王宫杜巴广场上的装饰物。不知是家财难舍还是故国难弃。
克亚斯林神庙(Chyasilin Mandapa)
国王立柱的东侧,有一个建筑群。最外侧(东)的那座两重顶建筑名曰“克亚斯林神庙(Chyasilin Mandapa)”,曾经是广场上最精美的木雕建筑之一,后来毁于1934年的大地震,1990年进行了彻底的重建。
塔莱珠大钟(Teleju Bell)
紧邻克亚斯林神庙,建于1737年。据说是加都谷地第一大钟,由贾亚•兰吉特•马拉(Jaya Ranjit Malla)铸造。原本用于遭到敌入侵时召集市民,后用于召唤人们前往塔莱珠神庙祈祷。
维特萨拉女神庙(Vatsala Durga Temple)
一座典型的石质印度风格寺庙。寺塔上石雕很漂亮。台阶上有两组动物石雕:狮子与大象。一层台阶上还有一口小钟—犬吠钟(The Barking Bell),由布彭德拉•马拉(Bhupatindra Malla)国王铸造于1721年。
帕斯帕提那神庙(Pashupatinath Temple)
位于维特萨拉女神庙后面(南),建1475年或1482年,由亚克希亚•马拉la(Yaksha Mal)国王修建,是巴德岗杜巴广场上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最大的寺庙。这座寺庙供奉的是供奉着湿婆(Shiva)的化身之一——动物之神帕斯帕提(Pashupati)。它是加都帕斯帕提那神庙的复制品。在寺庙的檐柱上有性爱木雕。
艺术博物馆入口左右的墙面上镶有两尊石雕,左面的那尊石雕是印度教神话故事中的神猴哈努曼(Hanuman),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帮助毗湿奴化身罗摩解救他的妻子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最终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右面的那尊是人狮那罗辛哈(NARASIMHA)。毗湿奴的第四个化身。这幅石雕内容反映的是人狮坐在宫殿的门槛上,将魔王抓起来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然后用尖利的指甲插入他的腹部,把魔王杀死,将他的肠子掏出来作为自己的花环。
一对儿来自中国的红衣MM,身着大红纱丽在广场上游走互拍,吸引眼球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