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古称“拉利特普尔”(lalitpur),意为“艺术之城”。帕坦(Patan)位于加德满都以南约3公里,与加德满都仅一河之隔,建于公元299年,是三座古城里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尼泊尔第二大城。
帕坦杜巴广场(Patan Durbar Square),建筑物比加德满都更密集。精美雕工的佛塔和寺庙犹如一个露天博物馆,是尼泊尔最令人惊叹的“纽瓦丽式建筑”的大荟萃。长方形的广场南北长,东西短,皇宫占据了广场的整个东部。广场西部则密布着各式各样的寺庙,与皇宫遥遥相望。在马拉王iddhinarsingh的统治下, 帕坦的杜巴广场达到了鼎盛时期。
玛琴德拉纳特庙(Rato Machehendranath Temple),或称红观音庙,建于1408年,为塔式建筑,所祀奉的男身玛琴德拉纳特神,为观世音的化身之一。此神只在中国始现女身,为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共同信奉。约克纳伦德拉(King Yognarendram Malla's Statue)国王盘坐在一根高柱上,眼镜蛇从其后罩住国王的头顶,还有一只石刻的小鸟站在上面。传说只要有这只鸟在,国王就能重回他的宫殿。王宫的一扇门窗一直是敞开的,时刻准备迎接国王的归来,还为他预备了一支水烟袋。
广场的整个东部都是帕坦的皇宫(Royal Palace)。皇宫的一部分是在14世纪建成的,但主体建筑在17-18世纪完成。帕坦的皇宫是最古老的,年代比加德满都和巴德岗的皇宫更久远。尽管在1768年和1934年受到战火的洗礼和大地震的破坏,它仍然是整个谷地的建筑群中的佼佼者。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神庙,但多数神庙平时都不开放,只好在门口读读经书。
克里须那寺(Krishna Temple),即鼎鼎大名的“黑天神庙”,始建于1723年。寺的第一﹑二层由一排亭子组成,上面是一个玉米棒状的顶。第一层楼上有着 Krishna神(毗湿奴神的化身)的塑像。站在位于广场中央的庙宇前面,不能不为这座“尼泊尔建筑艺术的奇迹”所折服。这是一座完全用石块砌成的庙宇,石块不仅仅用作支撑,而且是精心雕琢的石雕。据说整个庙宇无片木寸钉,仅仅靠着石块自身的拼接形成了这座有20个小塔亭高5层的塔式建筑。非印度教教徒不许入克里须那寺内。神庙前居于石柱上的哥鲁达又叫金翅鸟,半人半鸟,它是保护神毗湿奴的坐骑。
Vishwanath神庙,即湿婆神庙。这座两重屋顶的神庙建于1627年,装饰精巧,两尊巨大的石象守卫在前门两侧。神庙的支柱极为华丽。湿婆神的坐骑公牛位于神庙的另一侧,神庙内有一根巨大的林迦,这座神庙在最近几年刚刚经过修缮。
这座独特的佛教寺庙称为金庙,位于杜巴广场的北面。相传这座寺庙建于12世纪,但实际上,它的最早记载是在1409年。守卫在门口的两尊石狮有点儿怪异,看到它们绝对想不到金庙的内部结构居然会如此的辉煌壮观。进入内院中心,必须除去鞋和身上所有的皮革制品。内院中央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庙,有一个装饰华美﹑铜铃状的三重金顶。神龛内部是释加摩尼佛祖和观世音菩萨的塑像。第一层楼上有释加摩尼佛祖各种神态的塑像,以及精美的壁画。
帕坦确是三座古城中最古老的一座,据说最早建于公元前250年,这个纯属百度来的,只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16-17世纪吗喇王统治时期的建筑。似乎那时是纽瓦丽人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尼泊尔建筑与雕刻最辉煌的时期。而帕坦,又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可是在当时,我完全不知道每座神庙的名字以及来历,直到现在也没有弄得太清楚。所以只能泛泛得上几张照片,给自己一点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