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攻略 - 不丹攻略游记 - 最后的香巴拉-不丹(一)

最后的香巴拉-不丹(一)

来源:九哥Risson            浏览次数:

不丹的帕罗国际机场是地球上最难起降的飞机场之一。空中只能从孟加拉国达卡、印度加尔各答、嘎亚、德里,尼泊尔加德满都,泰国曼谷和新加坡进入不丹。我认为从加德满都飞不丹是最好的选择,时间好,可以在空中看到喜马拉雅山脉。云海无边天作岸,雪山绝顶我为峰。

 

 

从尼泊尔到不丹,观感完全不同。尼泊尔有名的脏乱差,最初以为不丹也一样,未曾想到不丹并不是想象中的穷苦。不同于尼泊尔人偏向印度人,不丹人属于蒙古人种,和我国藏区康巴儿女没什么不同。

在不丹旅游,因为是政府统一管理和统一定价,所以不用担心接待问题。而且意外的是经过了很多天尼泊尔饭菜的考验,不丹的餐饮绝对符合国人的胃口。

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

不丹的首都是廷布(Timphu),但是唯一的空港在帕罗(Paro),所以说帕罗是不丹的门户,不丹国家博物馆在帕罗,虎穴寺也在帕罗。

不丹同西藏一样,从前是政教合一,现在虽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宗教仍然主宰者国民的日常生活。不丹国教是佛教,藏传竹巴噶举派,少部分属宁玛派。

不丹按方位分4个区,20个宗卡(Dzongkhag,相当于“县”,或称为“宗县”。不丹话也叫Dzong Kha,译为宗卡语,或宗喀语,意思是城堡话,属藏语南部方言)。同以前的藏区一样,世俗管理机构和宗教管理机构一般在一个地方,名字叫宗(Dzong),是集政、教、法于一身的喇嘛教僧院,也是抵御敌人入侵的城堡要塞。“Dzong”的意思就是城堡,或译为宗堡。帕罗宗的名字是日蓬宗堡(Rinpung Dzong),它建于帕罗峡谷中山坡之上,俯拥旺曲(Wang Chu)和帕罗河(Pa Chu)交汇。

 

 

 

不丹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Bhutan)位于帕罗宗后面的山顶上,有新旧两馆。旧馆原是塔宗堡(Ta Dzong),古时用来作为帕罗宗堡的瞭望塔。1968年被政府用来做国家博物馆。

 

 

帕罗塔因2009年地震而受损,为避免进一步损毁,在旧馆后面的山坡上另建新馆。下图为新馆。

 

 

祈楚拉康(Kyichu Lhakang)俗称祈楚拉康寺,拉康(Lhakang)是佛殿的意思。祈楚拉康寺是不丹最早的寺庙建筑,其中第一佛殿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Songzain Gambo)在公元638年所建。相传有一个女魔头横跨不丹的喜马拉雅地区,藏王松赞干布建了108座寺庙镇压住女魔头身体的不同部位,祈楚寺就钉在她的左脚上。寺内供奉释迦摩尼8岁等身像,与拉萨大昭寺齐名。莲花生大师也曾在此庙内静修。

祈楚拉康寺见证了不丹和我天朝延绵久远的渊源。

 

 

 

虎穴寺(Tiger's Nest Monastery),正式名称是塔仓寺(Taktshang Gompa),因莲花生大师飞虎来此而得名。相传莲花生大师(Guru Rimpoche)从西藏回转印度时,发现此地有一妖女危害人间,于是跨虎飞来杀死妖女,并在此驻足修炼。莲花生大师是藏密始祖,宁玛派(红教)祖师,藏传佛教尊崇是第二佛,故凿壁建庙。虎穴寺在山谷中高千余米处悬崖而建,倚壁耸立,。被誉为世界十大超级寺庙之首。

虎穴寺原庙建于1692年,一场大火之后寺庙损坏严重,现在寺庙是1998年重建。去虎穴寺的路是山路小径,因此只能全程徒步或骑马半程后再行徒步,一般上下山需4-5个小时。我们下山时正逢瓢泼大雨,竟用了7个多小时才返至山下。所以说朝觐虎穴寺是件不易的事儿,需有大毅力大恒心。

 

 

 

虎穴寺

 

爬山过程中,随峰回路转,虎穴寺渐显真身,果然临渊飞阁,气度非凡。因宗教信仰要求,寺庙内不能摄影。但是进入寺庙,但见庙堂典雅肃穆,佛像金身彩塑。尤其上到寺庙高处,凭栏远眺山谷,一眼尽收。下山途中,举头回望,虎穴寺高挂绝壁,恍若天宫。

一日之内,游览虎穴寺。去时阳光普照,犹如佛法恩泽;归时大雨倾盆,却似净身回家。这是莲花生大师慈悲吗?

不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