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古老的砖墙走进加勒古城,时光好像就在这里定格,此时的我只想到了一个词—岁月静好。荷兰殖民时期修建的古城,被荷、英、法几国反复修葺和完善,独有浓浓欧洲风情,或许是小路,或许是小洋房,甚至可能只是一道门或一面墙,都能看到他们流着欧洲的血。但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勾兑,诚如曼特宁咖啡和苏格兰威士忌,所谓异国情调,就是不明所属的美好。加勒古城很小,小得一个小时可以逛完。但如果时间容许的话,请放下浮躁的心情,放慢你的脚步,仔细品味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教堂、巷弄、院落、城墙、灯塔、古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有关加勒(Galle) 名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1503年,在此航行的葡萄牙人在海上遇到风暴,于是来此地寻求避风港,当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葡萄牙人途中听到了公鸡啼叫,因此称这个地方为 “Gale”(葡萄牙文中的“雄鸡” ),另有一种说法是当地的名字来自于僧伽罗语中的“岩石”一词。我们后来在加勒图书馆里看到是用一只雄鸡的标志来作为馆徽的。
闲逛于小小巷弄之间,行人十分稀少,都市的喧嚣离这里很远很远,你可以躲在古树下听着远处的海涛拍岸声发呆,可以坐在咖啡屋里品上一杯香醇咖啡,也可以走进珠宝店里跟老板讨价还价购进几颗斯里兰卡蓝宝石。除了城堡,能够体现加勒东南亚海滨城市特色的当然要算是耸立在海边的纯白色灯塔了。在沙滩、碧海、礁石边,抬头远望,白色的灯塔不仅守护着无比透明清澈的印度洋海面,等待着远去和近来的大小船只,还守卫着老城里的安详生活的居民。
加勒古城城门上由两头狮子组成的城徽清晰可见,上面标有修建年份“1873”
加勒古城中有许多博物馆,海事博物馆就设在古城墙下。
博物馆内有关于郑和下西洋途径锡兰古国的介绍。
还是闲庭信步的游客,很少有人停下脚步走进图书馆的。
我们走进图书馆,这是我们第二次有机会在国外走进图书馆。这里的藏书就放在这样的书柜里。
图书馆175周岁时拍摄的照片也已经泛黄了。
唯一不变的是这句名言“读书使人睿智”,如今还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呢?
作为荷兰人最先开始的殖民地统治,这里的荷兰教堂名声远扬,也是来到加勒古城必看的景点。
随旅游团蜂拥而至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贩,东西确实便宜,一美元似乎可以买3块这样大小的手工镂空的纺织品。
荷兰教堂不远处这座三层的白色建筑就是加勒古城中最贵的酒店,也是由殖民时代老酒店改造而来的。
酒店外面就是蓝天白云绿树城堡,很多人选择来这里喝下午茶,我们看了一下价格,比起我们在高山茶园小镇上的贵出至少4倍以上,古城里的物价就是高高在上呀。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经常会看到老式的汽车停在路边,为古城堡更增添了几分怀旧情怀。
.
加勒古城的灯塔是在1938年重新修建的,虽然不对外开放参观,但仍然是每个游客必到之处。
作为多民族共存的国度,加勒古城中伊斯兰风格的礼拜堂也是非常醒目的建筑。
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是个不错的戏水的场所。
正如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爵士评价的那样,斯里兰卡是多元的、是异彩纷呈的,在这个岛国都能感触到最丰富的东西,其包罗万象的程度甚至连一些国土远大过它的国家也无法媲美。田园诗般安宁风光、壮丽的海滩、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民俗,你所要做的便是尽情地享受它们。我们此次在加勒古城里住了3晚,手头还有一些照片舍不得删掉,于是再凑上一集,请朋友们继续随我“慢”游加勒。
加勒古城的小巷中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它们的外表就像普通的民居,朴实无华。
但推门而入,常常是别有洞天。
午后阳光里小憩片刻是我们都市人向往的,而在这里则是生活的常态,于是便有了题图的照片。
连喵星人也入乡随俗了。
众多的博物馆中,这家是免费参观.里面的好东西可真不少,这其中的瓷器说不定有来自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呢,喜欢淘宝的朋友不妨放慢脚步多瞅上几眼了.
私人博物馆的老板总是忙碌的。
据这个老板介绍,经营博物馆的费用主要是靠这些珠宝店的收入来维持,看来民营博物馆的处境无论中外都是大同小异的。
真心希望这家博物馆能够长久地运行下去,毕竟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传统的传承记录还要靠他们。
又看见了一家咖啡馆。
这样的色彩一定要捏上几张的。
古城内随处可见的还有这五花八门的商铺。
古城中最不缺的就是鲜花了。
夕阳西下,印度洋的余晖给古城添上了更靓丽的光影。
一群年轻人在落日的余晖中跑上了古城堡的城墙上,草坪上几个学生打着板球。
落日余辉笼罩下的城堡一派和谐而又安逸的场景.加勒古城宁静、安详,美好得如此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