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攻略 - 波兰攻略游记 - 波兰,有故事!

波兰,有故事!

来源: 阿兹猫            浏览次数:

     波兰,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尽管这背后的许多故事都令人唏嘘.这一年,我的欧洲旅行版图上又多了一个新国家—波兰。她的波兰文名字是Polska,首都叫做“Warszawa”,我觉得比英文“Warsaw”的发音好听,更有韵律。

(首都华沙老城的天文学家哥白尼雕像)

 

 

这一年,我的欧洲旅行版图上又多了一个新国家—波兰。她的波兰文名字是Polska,首都叫做“Warszawa”,我觉得比英文“Warsaw”的发音好听,更有韵律。

(古都克拉克夫中心广场)

 

 

故事从南部城市克拉克夫(Cracow)开始,酒店在静静流淌的维斯瓦河(Wisla River)河畔,这条波兰的“母亲河”源出波兰南部西里西亚的贝斯基德山脉北麓,从南向北呈S形穿过波兰南部山地和山麓丘陵,在格但斯克附近注入波罗的海,演绎出多彩四季,一千三百年来见证了克拉克夫的历史变迁。我选择了维斯瓦河水量最丰沛的季节与她邂逅,五月末的克拉科夫不时下些小雨,阴天逛古城别有一种味道。

(静静流淌的波兰“母亲河”维斯瓦河)

 

 

(克拉克夫圣玛丽大教堂)

 

 

这座据称波兰最美的城市,古典端庄胜过华沙,精致风情比下格但斯克。公元700年波兰在此建都,14至16世纪全盛时期,克拉科夫也曾与布拉格和维也纳三足鼎足,是中欧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然而,经历几番迁都易主与战火洗礼,古城一度在时间版图上消失,1609年,波兰国王King Sigismund Ⅱ由克拉克夫迁都华沙,古城命运从此改变。今天,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中,克拉科夫是战火硝烟下惟一幸存下来的城市,许多珍贵的古迹得以保存,是波兰人心中真正的首府。

 

 

老城中心的瓦维尔城堡(Wawel Castle),十朝波兰君主和妻儿均葬于此。这座老皇宫集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设计为一体,最能说明克拉科夫的历史地位。可惜内部不允许拍照,倒也好,可以专心听每一处的讲解,上一堂波兰古代历史课。出来时碰巧还遇到了南部某个大区主教的就职典礼,挤在身着传统服饰的欢乐民众间,感受了一把当地的民俗民风。

 

 

克拉科夫还有着深厚的犹太文化,波兰民族与犹太民族的渊源始于14世纪,1335年,波兰国王King Kazimierz Wielki (1310-1370)为延揽商业、法律、工艺人才,在克拉科夫城外设立犹太社区Kazimierz。犹太移民对波兰工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Kazimierz犹太社区也成为两个民族和两种宗教和谐共存的典范。波兰的犹太裔人口持续增长,二次大战前夕,有330万犹太人定居波兰,占该国人口的10%。

 

 

然而,这里在二战中也成为了“重灾区”。克拉科夫西南六十公里的奥斯维辛市,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二战爆发,波兰被纳粹德国占领,在奥斯维辛修建了40多座集中营,统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 (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是纳粹德国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二次大战期间,600万波兰人被杀,一半是犹太人,换句话说,五分之一的波兰人死于战争,当中包括90%的波兰犹太人。战后,20万犹太裔生还者迁出波兰,今天的Kazimierz犹太社区不过区区数百犹太人而已。

我们徘徊在《辛德勒名单》拍摄地,走进世界知名化妆品HR女创始人的故居,在昔日“隔都”寻找着上个世纪那段悲惨岁月的印迹,犹太社区与老城皇宫一样,都是这座古城的代表,两种印象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克拉科夫。

 

 

(二战时犹太人定居点“隔都”纪念广场)

 

 

波兰的世界文化遗产达到14处之多,不都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样让人心情沉重的遗址,堪称波兰“头号景区”的“维利茨卡地下盐矿”,就是一处有700年历史的地下盐矿场,除了开采盐矿外,有天赋的矿工还打造出一座全世界独一无二、金碧辉煌的地下教堂,这项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下的“建筑奇迹”,让它在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

 

 

进入巨大的“地下城”,沿途各种雕塑作品让人惊叹,尤其是位于地下101公尺的教堂,由三名矿工雕刻家,前后历时70年打造出来。墙上栩栩如生的石雕,灵感来自圣经故事,闪闪发亮的吊灯,则就地取材,由盐结晶所做成。自从1996年停止采矿后,这座盐矿开始朝旅游观光方向发展,地下九层,仅开放三层,参观就已经要花上个大半天时间,这近乎奇迹的地下景致,每天吸引万名游客,让它成为波兰最热门的观光地。

 

 

告别克拉克夫,继续向南,塔特拉山(Tatra)脚下的斯洛伐克边境小城扎克帕内(Zakopane),一处以自然风光和田园乡村生活闻名的度假胜地,保持了高纯度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人文景观,也是波兰冬季运动中心,被称作波兰“冬季首都”。

 

 

附近的村镇是农夫和牧羊人世代生活的地方,早年间,当地牧师鼓励农夫和牧羊人因地制宜,利用松木制造“有灵气”的建筑,于是,各种木屋甚至木教堂应运而生。绝非单调简陋的木房子,而是以金字塔形的平衡结构配以经纬,搭建出造型奇巧、风格大不同的森林木屋,我们拜访了一间20世纪初建成的木造小教堂,上面雕刻着各种花卉植物,很童话。

 

 

 

 

(波兰向导正在讲解木屋的历史)

 

 

塔特拉山最高峰,2499 米高的丽西山脚下,一处名为Morskie Oko(英文译为“海之眼”Eye of the Sea)的高山湖泊深藏其间,从大门到湖边有九公里,一来路途遥远,二来下雨,我们选择了搭乘马车,马蹄“哒哒”,车子在森林中行进了一个小时,又徒步了一公里,来到“海之眼”跟前,雨中山水朦胧,人很少,此刻最适合倾听自然的呼吸。

 

 

 

 飞回首都华沙,一座让人充满敬意的城市。老城堪称修旧如旧的典范,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鳞次栉比,哥特式的教堂、巴洛克式的城堡,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全部为二战后重新按原样修建,走在街巷里,丝毫感觉不到这其实是一座崭新的城市,“白鹰美人鱼之国”的民族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波兰的故事很多,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的故乡,著名的琥珀王国,然而,正如波兰向导所说,“我们的邻居不好。”备受周边国家的欺凌和战争蹂躏,今年正好是波兰脱离东欧阵营25周年,华沙市中心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一个正在崛起的波兰,带着历史的伤痛,如今则秉持包容内敛、典雅坚韧的精神将历史与辉煌交给整个世界。

(华沙肖邦博物馆)

 


 

波兰旅游